我们的信念与理想
(普贤同人愿)
一、关于孩子
1、每个孩子都是天才。区别在于:是否被发现。
2、每个孩子都能成圣成贤。区别在于:是否被施以良好的教育。
3、子女不是为父母而生,不是因父母而生,只是借父母而生。
4、每个孩子的天性、禀赋和人生使命都是独一无二的。家长和老师的职责在于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天性、发现独特的禀赋、完成一生的使命。
5、充满好奇、热爱学习、喜欢创造,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。家长和老师的第一戒律是:千万不要以任何理由妨碍孩子天性的发挥。
二、关于家长和教师
1、身教重于言教。家长重于老师。
2、老师比教法重要。先有好老师,而后有好教材、好教法。(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)
3、家长和老师不能替学生成长,只能帮学生成长。
4、“三成教育”:家长和老师的重要职责是帮助孩子成长、成才、成功。努力帮助孩子成为家庭的好子弟、社会的好主人、国家的好公民。
5、家长和老师的三件大事:激发孩子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并不断加以深化,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并不断加以强化,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断加以培养。
6、家长和老师应当每日三省自身:我们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帮助孩子增进身心健康,有没有帮助孩子提升人格修养,有没有帮助孩子发扬禀赋、增长才干。
7、只有不会教的老师,没有不爱学的学生。只有不会教的家长,没有教不好的孩子。
8、孩子的天赋未必遗传于父母,孩子的毛病无一不可以归因于成人。要以孩子为镜,从孩子的缺点中反思成人的问题和教育的偏失。
9、家长和老师好好学习,子女和学生就能天天向上。
10、身教重于言教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,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努力去做;凡是希望孩子不做的,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努力克服。
三、关于教材
溯本追源。学要精专。经典一部,胜杂书万卷。
社会是最大的课堂。
生活是最好的老师。
实践是最好的学习。
时间是最好的裁判。
不要把资料当成教材。不要把教材当成教育。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,是手段不是目标。目标是——体会学习乐趣,培养学习习惯,掌握学习方法,并进而陶冶性情,塑造人格,开发潜能。
四、关于教法
1、“三位一体”的培养目标:身心健康、品行高尚、有所作为。
2、德行定终生。
知识比财产重要;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知识重要(要做知识的主人,不要做知识的奴隶);视野比能力重要;胸怀比视野重要;德行比什么都重要。
3、激发兴趣比增长知识重要。让学生热爱学习是家长和老师的第一要务。(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)
4、无病不等于健康。健康是身、心、灵的强健和安康。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实现无疾患健康成长。
5、运动不等于体育。体育是对身体的教育。身体教育是伴随终身的重大课题。
6、内在心态比外界生态重要。强健精神比强健体魄重要。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。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。
7、安全意识和安全(求生)技能是孩子最可靠的贴身保镖。
8、“三生教育”:生命、生活、生存教育。
生命教育就是要学会——尊重生命、热爱生命、爱护生命;生活教育就势要学会——生活自理、生活自主、生活自律;生存教育就是要学会——与人交往、应对挑战、面对挫折。
9、因材施教,顺应天性,发挥天分。竭尽全力去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凡响之处,努力使特点成为特长,使特长成为特色。(“不比天不比地,努力做好我自己。”)
10、教学相长。向孩子学习。与孩子共同成长。
11、顺应自然。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,以自然之道育自然之子。
12、因天之时。把握教学的时机就能事半功倍。要在合适的时机施以合适的教材、教法。
13、团体学习。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,克服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。(要高度重视“1+2+4家庭模式”对孩子的捧杀和摧残,如营养过剩、体重超标,以自我为中心、自理能力差,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多动症,等等。)
14、习惯的力量强大无比,好习惯是家长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。要让好习惯成为孩子终身的守护神。
15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老师和家长既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,还要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榜样。引导孩子向圣贤看齐,向伟人学习。
16、人是观念的产物,孩子是教育的产物。不同的教育形成不同的观念,不同的观念产生不同的行为,不同的行为养成不同的习惯,不同的习惯形成不同的性格,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人生,不同的人生构成不同的社会。(至要莫如教子,至乐无如读书。)
17、启发自觉。(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)
18、要培养孩子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——对生命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;不要灌输宗教信仰——对教主无条件地遵从和对仪式不反思地膜拜。
19、有教无类、因材施教、启发自觉——这是孔老夫子教育思想的三大精髓和独门心传,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光辉思想和宝贵财富,但知易行难——两千多年来我们始终怀念他,就是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始终离他的理想还很遥远。